金传山,安徽中医药大学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首届名中药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第五届副主任委员,第六届荣誉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中药炮制学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传承基地负责人,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安徽大宗主产中药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

矢志创新,助力行业造典范
围绕安徽道地中药生产中存在品种不清,加工工艺不明,质量标准不健全等问题,金传山教授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和多项省市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带领团队制定白芍、黄精、天麻等安徽道地主产中药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全面提升安徽道地中药产业层次和产业结构。他建立亳白芍、黄精、天麻等饮片“从田头到口头”全过程的工艺规范体系,提升安徽道地中药品质,促进安徽中药产业良性发展,发挥“十大皖药”示范基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金传山教授研究制定安徽省鲜切药材生产加工技术规范指南,特别是率先在全国实现白芍产地无硫化加工。2018年“白芍等皖产大宗中药无硫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亳白芍等4品种趁鲜加工(无硫化)生产工艺被2019年版《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目前为2023年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基于“质-效-产”三位一体模式的亳白芍药材道地性品质成因及产品开发应用研究”项目首席专家。
立德树人,传道雷公育英才
金传山教授从教36年来,一直从事《中药炮制学》《中药材加工与养护学》《中药炮制工程学》《临床中药炮制学》等教学,为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实验》第一主编,普通高等学校“十三五”安徽省级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实验》主编;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加工与炮制学》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制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工程学》副主编等。
积极培养学校年轻炮制学科骨干,先后指导张伟、汪小莉等青年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炮制类项目的支持。指导青年教师黄琪于2017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中药炮制学青年教师授课与技能比赛综合二等奖及中药炮制技能最佳“火制奖”。培养硕士研究生近50名。
研用相济,扎根基层写新篇
自2001年开始,金传山教授带领团队先后与亳州、阜阳、六安等地等多家中药饮片企业建立合作,结合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开展中药饮片品质提升研究工作,承担各类产学研项目30余项,并对传统加工炮制方式进行创新,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在合作中与企业联合共建中药饮片制造新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出口中药饮片炮制工程技术中心、安徽省中药加工与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推动安徽中药饮片产业提质增效,助力地方脱贫攻坚,2023年获得安徽省科技厅“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科技处/文图 吴德玲/审核 刘晨/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