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浩然,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临床研究所所长,安徽省名中医,江淮名医,安徽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全国第六、七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安徽省研究生导师师德标兵,安徽中医药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矢志不渝,笃行不怠
他立足学术前沿,带领研究团队围绕着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针药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开展了多种诊疗方法的临床规范化研究和实验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科技攻关中医药专项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参与制定和修订了包括国家标准、国际组织标准和中国针灸学会团体标准、安徽省地方标准在内的各类标准近10项,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三等奖1次,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学术论文140余篇,主持编写专著6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他长期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推进安徽省针灸学科发展迈向国际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胸怀报国之志,勇于攻坚克难
在当前名老中医锐减、传承断层的迫切形势下,储浩然教授时刻冲锋在科研一线,不断攀登中医药科学高峰。为了破解中医药传承发展难题,深入推进中医药经典与经验传承创新研究,他作为中医药领域首席专家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部李向阳教授合作,获批立项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项目,通过重构现代中医名医名方名术知识体系,攻克多维感知、规律挖掘、智慧诊疗等共性关键技术,构建基于安徽省中医名家名方名术的智慧诊疗关键技术与系统并应用于临床,推动中医药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平台的同步建设,探索从研究到研发到研制的协同反馈互通创新机理,促进基于现代科学逻辑和科学数据支撑的中医智慧诊疗系统和装备产业链的建立与完善,促进中医药高质量传承创新与发展。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
20世纪90年代赴外交流研讨期间,储浩然深切感受到针灸现代化、标准化的研究是中医药走向世界和发展的一个焦点,谁主动出击,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他从事针灸研究工作40余年,从致力于针灸临床和基础研究,再到解码中医药与现代化新技术深度融合,以现代化、标准化之姿前行,高度重视针灸国际标准的转化工作,与国际标准相衔接,加快艾灸等国际标准制定的步伐,目前主持通过1项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修订标准,正在申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各1项。
尽管已经年至六旬,储浩然的科研信念和工作节奏依然如初,作为安徽省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他常说“针灸学的探索永无止境,时代赋予了我们更高的使命。我们应以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助力针灸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为针灸学科从辉煌走向更大辉煌作出更多贡献。”(科技处/文图 吴德玲/审核 刘晨/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