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吾兵,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曾获国家社科基金“认真负责”鉴定专家,安徽省教学名师, 安徽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二、三届十大“先进科技工作者”,安徽中医药大学首届“本科教学突出贡献奖”,安徽中医药大学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主要担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生命哲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安徽省伦理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指委委员、安徽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首席专家、安徽省卫计委老年健康专家、安徽省哲学学会理事等职。
尤吾兵教授始终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以培养“德艺双馨”的医学实践者为己任,尽力为我校医学人文科研事业发展服务。目前,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师中,尤吾兵教授是“唯一”主持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教师、“唯一”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和鉴定的专家、“唯一”两次获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认真负责”鉴定的专家、“唯一”连续三届获安徽中医药大学十大“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的教师、“唯一”同时兼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校教学督导的教师。

“醉心科研”,甘于孤寂做学问
“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出成就更难。”人文社会科学由于学科特性,关涉内容“广、博、深”,加之研究成果应用指导社会发展成效不会“立竿见影”,这就需要从事者长期“坐冷板”做积淀。2005年尤吾兵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入职我校医药经济管理学院任教,在从事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深感增强科研能力对促进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克服多重困难,2006年毅然去东南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在满足既要给学生上课,也要去南京求学两种要求的情况下,三年里无数次合肥、南京的往返,无数次汽车上吃盒饭的情境,尤吾兵老师历历在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尤吾兵在经历严格的博士阶段学术训练以及积淀后,2009年顺利毕业,成为当时学院的第一个博士,并在当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现了我校建校以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同时也圆了自己可以专心从事科研的梦。
走进尤吾兵的家里,最显眼的就是摆满屋子的书籍,尤吾兵最喜欢的事情恐怕就是读书,他常用黄庭坚的话“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他也是这样实践的。接续时间里,尤吾兵连续成功申报多项国家级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尤吾兵长期只顾自己喜欢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情,忽略了对其他很多方面的顾及,引起了家人的不理解,甚至抱怨,“天天趴在书桌看书,又不能挣钱,还那么累”,尤吾兵总是笑着言说:“一张椅、一杯茶、一本书、一整天,惬意生活嘛!”
“顶天立地”,聚焦老年生命伦理研究
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尤吾兵始终记着读博期间授课老师樊和平的教导:“做人文社科学问,一定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追踪把握学科最前沿,立地就是要做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学问。”尤吾兵硕士、博士期间所学专业均为伦理学,在从事科学研究中,尤吾兵能够把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问题紧密结合,主要聚焦“老年生命伦理”研究,对老年生命“过程”提出“伦理谋划”,在“临终关怀”“精神赡养”“医养融合”、老年“数字鸿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效,构建了一套覆盖老年生命“全周期”健康的管理体系。老年期是一个包括“前期、中期、末期”的动态发展过程,老年健康具体细化为“生、老、病、死”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管理。
尤吾兵凭藉2009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本土化临终关怀伦理研究》对老年生命“末期”进行研究、2015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关怀伦理视野下老年人口精神赡养支持系统构建研究》主要对老年生命“中期”进行研究、2023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关怀伦理视阈下老年人数字融入支持系统构建》主要对老年生命“前期”进行研究,形成对老年生命“前期、中期、末期”管理的系统研究,搭建起一套“老年生命健康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力图助力积极老龄化实现和社会和谐发展。
“恒心科研”,反哺教学效果提升
尤吾兵老师在注重坚持不懈提升科研能力、即“恒心科研”的同时,也注重科研反哺教学,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他重点关注老年生命伦理问题的研究,形成了明确的研究方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全国老龄委理论与政策研究课题1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中重点1项)、主要参与人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录,出版个人专著2部。
在科研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尤吾兵老师注重结合所授课程医学伦理学的特性,把取得的成果用于反哺教学,深化医学伦理学课程理论内涵,增加医学伦理学课程理论的“厚重性”,我校学生参加全国中医医师执业职格考试中,医学伦理学课程平均分基本位居全国中医院校前列。尤吾兵老师还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到自己主持的课题研究中来,带领学生到全国多地进行调研临终关怀、医养融合、精神赡养等情况的课外实践调研活动,指导学生利用调查数据参加项目申报和各项比赛,恒梦、舒晨曦、王亚玲、袁琪、李萍等学生在本科阶段开始公开发表多篇论文;李蓉蓉、王亚玲、舒程曦等同学获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立项;苗青、李蓉蓉等同学获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省级“二等奖”;张景涛等同学获第八届“远志杯”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这些成效都得益于把科研成果反哺教学而取得的。(科技处/文图 吴德玲/审核 刘晨/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