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翔,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医史文献学研究及新安医学流派、史学文献学研究。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3项,参与各级研究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出版专著1部、校注医籍1部。担任世界中医联合会文献与流派研究会第二届副会长。现任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史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凝练学科方向,建设高水平学科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史学重点学科带头人,陆翔教授积极带领学科中青年教师,围绕着我省“南新安,北华佗”的史学学科优势,努力拓展研究领域与方向,十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五年,学科团队成员共申报各级科研课题31项,发表三类以上学术论文48篇,出版校注、专著、工具书等21部。为“弘扬新安医学特色”、履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宗旨,做出带头作用。
率先垂范引领,融入高质量科研
近五年来,陆翔教授带领学科团队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利用本学科医史文献优势,承接项目中600种中医古籍消渴病文献深度挖掘与标引工作,形成了2部软件著作,4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建立专病专题数据库,为现代中医应用提供较高价值的研究成果,也让学科团队的研究水平在参加国家重大研究项目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他带领团队申报省哲社科学研究项目,在以往新安医籍考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新安医籍补考研究工作,在拓展新安古医籍数量,完善以往新安医籍考中的内容,尤其是补充考证了明清时期新安医家私刻和家刻以及徽州人开设的刻坊刊行的医籍等文献考证的研究,扩大了以往新安医籍考证的范围,丰富了历史上新安医家和新安人对中医文献的功绩,也为今后研究中医医籍文献提供了新的思路。
陆翔教授还带领学科成员积极参与全国中医地域学术流派的编撰工作,较为系统地将富有地域医学特色的新安医派进行了全面的挖掘与梳理,对新安医学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极大展示了新安医学流派的学术价值与文化风采,对进一步推动新安医学流派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
学术道德并举,培养高层次人才
在学科研究生培养方面,陆翔教授认真带教,在确立了师生双向选择之后的第一时间,为每一位学生谋划接下来各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并让学生尽快掌握与熟悉本学科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尽早确立学位研究方向;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指导他们撰写学术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教育他们在从事科研工作中要树立严谨的学术风气与道德;生活上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让他们能够成长为学科合格的接班人。(科技处/文图 吴德玲/审核 刘晨/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