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博士后管理

博士后流动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士后管理 >> 博士后流动站 >> 正文

安徽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简介——中药学

   发布时间:2024-06-11   编辑:人事处          浏览次数:

一、流动站简介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于2019年,依托中药学一流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吸引优秀博士进站学习,围绕安徽道地中药材开展创新研究。

流动站所依托的中药学学科为安徽省Ⅱ类高峰学科、安徽省重点学科、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安徽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药用植物学、临床中药学、中药化学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学学科为安徽省重点学科,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建设学科。学科秉承安徽中医药深厚底蕴,始终围绕安徽特色中药开展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培养了一批中药学高层次人才,在国内中药学领域有一定影响力。拥有国家中药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药复方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药物制剂技术与应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近五年,中药学学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其他各级各类项目2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30余篇,其中SCI收录3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2项。累计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其中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全球ESI 1%。先后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二、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

1.道地药材品质与提升研究

本方向以道地药材品质提升为目标,有效保护了霍山石斛、白及、黄精等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质,选育了霍山石斛1 号、2 号,桔梗1号等新品种,建立了霍山石斛、凤丹皮、亳白芍、茯苓、桔梗、半夏等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构建了从种质、种子种苗、生产加工、质量评价全过程提升道地药材品质的研究体系,建立了道地药材品质提升创新中心平台;建立种子种苗基地千余亩,规范化种植基地3 万余亩,有力推动了安徽省“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2.中药功效与作用机制研究

本方向围绕丹皮酚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葛根素抗帕金森病、通窍活血汤抗脑缺血,新藤黄酸抗肿瘤作用等开展研究。对中药复方桃红四物汤、当归芍药散对血栓性疾病及内分泌失调的作用及特点,从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调节方面阐明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去瘀生新之机理;提出当归芍药散治疗老年痴呆、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现代医学部分基础是其抗抑郁样作用,开辟了从整体观出发,对复方“症-证-病-方”理论与实验研究新思路。

3.中药药效物质与质量评价研究

本方向对安徽特色中药材菊花、白芍、檵木、醉鱼草果实、知母、黄精、茯苓、霍山石斛等开展了系统化学成分研究,分得400 余个化合物,新化合物35 个。围绕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治疗,筛选川芎嗪、阿魏酸、新藤黄酸、苦参碱、大黄酸等中药活性物质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展中药活性物质的结构修饰与改造研究,其中一类抗凝血新药川阿格雷的研究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资助下,获得CFDA 颁发的新药临床批件。

4.中药炮制机理与应用研究

本方向通过“趁鲜切制技术”和“低温烘干技术”,系统开展芍药、桔梗、牡丹皮、白术、白芷、苍术等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的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了无硫化生产。采用自主研制的自动喷淋浸润软化设备,攻克了黄精、甘草、黄芪、山药、黄连、防风等药材软化、切制、干燥等产业化加工工艺的生产关键技术。 开展醋香附(蒸制)、醋延胡索(蒸制)等新增炮制工艺的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其优质饮片炮制工艺产业化生产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5.中药制剂新技术与应用研究

本方向主要开展中药复方渗透泵控释技术、中药透皮吸收技术、纳米载药技术等制剂新技术研究,并应用于中药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率先研究开发定位释放渗透泵胶囊,并应用到六味地黄、复方丹参等中药复方制剂中。以两亲性脂质载体自组装构建液晶载药体,有效促进中药活性分子的透皮吸收,研制了雷公藤甲素液晶凝胶、青藤碱液晶等透皮给药新制剂;将球晶造粒技术用于固体自微乳的制备,实现了难溶性组分的高度分散,研制了葛根素、石杉碱甲固体自微乳等。

三、研究条件

本流动站所依托的中药学学科为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点,建有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中药复方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制剂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安徽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学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拥有AB4500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联用仪、Wat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1290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Amersham Imager 600超灵敏多功能成像仪、全自动溶出仪、全自动压片机、IKA组织匀浆机、氮吹浓缩仪、FD-3型冷冻干燥机、流化床、挤出滚圆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显微镜等科研设备,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联系方式

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联系人:李颖

联系电话:0551-68129125

Email:liying@ahtcm.edu.cn